新高考高一选科七大维度,你知道哪几个
基础好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,学科基础代表的是现实状况。学习亦是如此,因此要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学科,对于学习基础的判断应该结合分数、排名来综合判断。
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。
1.分数
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最直观的数据,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,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。
2.排名
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,最终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,因此排名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。
高一、高二的排名参考班级或学校排名,高三模拟考试后,参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。层次越高,范围越广,其参考价值越大。
3、知识水平
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,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,知识掌握得越全面,学科基础越牢固。
成绩是选择的最实际的依据。因此,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各科成绩的确切情况,把各科成绩作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,看清楚其哪科更具竞争力。
学习心理学应用研究表明,个体在努力程度相当的情况下,学习成果较好的学科可能就是自己的潜力和特长所在,而对于收效甚微的学科,则表明该个体很可能缺乏学习的优势和潜力。因此,建议选科时应以孩子的学习效率为标准,了解其自身潜能。
提升空间是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,它代表未来可能。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,选科后到高考前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。
判断学科的提升空间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:
1.学科潜力
潜力即为表现出的能力。一名学生的学科潜力是很难直观判断的,只能通过对错题题型的统计,进行模糊判断,比如错题集中在选择题还是大题。
2.学科能力
学科能力即学科核心素养怎么判断?只能从平时练习和试卷中判断。错题主要因为基础知识点含糊,还是这道题的思考逻辑想不出来、想不明白。补基础易,补思维难。
3.学习习惯
不同的学习习惯应对不同学科,其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。日常学习,你是喜欢读和背,还是算和练?
心理学研究显示,兴趣是个人秉性和思维模式的体现,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。
兴趣倾向的评定一定不能太过主观,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,可以让孩子把自己喜欢做的事、喜欢上的课、想参加的兴趣小组或社团分类,这样就可以较为清楚地了解其兴趣点和特长了。也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综合评判。
有的学生因为喜欢某个学科,或者喜欢某个老师,最终选了这门学科。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,未必表示你能考出高分。
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,不能感情用事,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。有时候,自己学得好的优势学科,未必是适合未来职业发展的科目。
六门学科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,要去找到学科背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绝不是一件难事。如果学生并不知道自身到底喜欢哪个科目,这时可以从反面考虑,明确自己不喜欢的科目,通过排除的方式也可以缩小选科范围。
个体选择与自己的理想接近的学科,对其学科的学习将起促进作用,学习起来就会更积极,更主动,学习成绩也就可能更出色。
考生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?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?往前可追溯至上哪所大学?学习什么专业?这些都可以先落脚于选科组合。
建议在设定职业目标之前,学生应该多多参与社会实践,通过多种途径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,有机会进行职业体验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职业。
因此,建议选科时要靠近孩子自己的理想职业。可以让孩子做一下学业测评,来参考一下孩子的性格和兴趣点适合哪方面专业和职业。
由于师资力量、历史传统等因素,高中学校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科目。
学生在各科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,要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,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、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,学生才能够享受到最佳的教学条件。反之,选了学校教学资源较差的科目,即使孩子潜力再好,可能也无法全力发出。
新高考下,走班难以避免,不过要尽量减少走班,因为走班的学生,缺乏“气场”,走班的学生多少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。
新高考模式下,各大学会发布各专业对对考生的选科提出一定的要求,只有考生选择的某个科目达到要求,高考时才可以报考该专业。
故考生科目的选择影响着以后大学专业的选择,重点体现在专业选择面上,科目选择的合理可以使专业的选择范围十分广泛,反之则会使自身的专业选择变得很局限。
因此考生在选科时,需要先提前对大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,知晓大类学科专业对科目的要求,科目的选择需要兼顾到以后的专业意愿。
只有在提前了解目标院校招生专业对高中学科的要求下,才能避免将来报考时才发现自己所学科目与招生要求不符。
新高考选科下高校专业有不同的选科要求,一般分为不限科目、必选1门/2门、2门任选一门几种要求,即:有的专业不限选考科目,有的专业要求必须选考某一门,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两门科目中任选一门,还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两门科目均须选考。
这里需要强调一下,各个学校同一个专业其选考科目的要求也是不同的。
选考科目需要个体系统思考,既要看到个体自身的需要,也应当考虑个体家人的想法、大学专业的需求及社会工作的需求。
因此,选科时要观察、分析社会趋势,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,同时借鉴个体父母的经验和想法,更谨慎地选择。
综上,选科要综合各类因素,进行综合选择,要考虑的因素包含兴趣、专长、专业、学校师资力量、选科人数、对手实力等,归纳起来,选择由“我可以学的”、“我要学的”、“竞争小的”、“学校强的”等组成。